一個人的明末免費全文閱讀_軍事、戰爭、穿越最新章節無彈窗

時間:2018-07-03 12:43 /現代言情 / 編輯:周銘
主角是東虜,左良玉,劉重元的小說叫做《一個人的明末》,是作者沒事打兩槍傾心創作的一本鐵血、歷史、群穿型別的小說,內容主要講述:其實,劉重元很早就多次向朝廷提議,鼓勵各地在鄉大臣大辦團練,以辨協助明軍剿滅流寇。以各州府縣鄉的團練為...

一個人的明末

推薦指數:10分

小說長度:短篇

更新時間:2021-04-17T12:18:42

《一個人的明末》線上閱讀

《一個人的明末》精彩預覽

其實,劉重元很早就多次向朝廷提議,鼓勵各地在鄉大臣大辦團練,以協助明軍剿滅流寇。以各州府縣鄉的團練為密密骂骂的漁網,以機清剿的明軍為漁夫,以保境安民的團練限制流寇的機,以追剿的明軍追捕流寇。這樣一來,流寇最大的優“流”字也就化為無形。且不說劉重元記得的世清末,以湘軍、淮軍為代表的團練武裝鎮了太平天國運,為大清續命五十年;就說當下威名赫赫的李自成,最終怎麼的不是於明軍,不是於清軍,居然是於名不見經傳的九宮山團練之手。

團練武裝不需要有多強的戰鬥,只要能夠一段時間裡抵擋住流寇的肆,不要讓流寇搶到糧食,不要讓老百姓被流寇挾裹壯大流寇的量;團練修築塢堡保境安民,一座座的塢堡成為阻礙流寇流的堤壩,讓流寇無所掠漸衰弱,甚至都不需要官軍的清剿就自行滅亡了。

團練武裝也不需要朝廷的食糧餉,出於對流寇的恐懼,地方士紳也會拿出糧食、銀子來建團練保境安民,這種不費一錢而增百萬兵的辦法多好

好處講了一籮筐,可是無論是皇帝還是內閣和兵部,都對劉重元的提議投了反對票,年流寇肆之時,劉重元再度提起團練一事,還遭到了楊嗣昌的嚴厲訓斥。

為什麼呢這就要提到中國曆朝歷代的一個特點了,那就是總結代得失。歷代王朝鼎革之,都要審視和總結代滅亡的訓以本朝鼎祚娩畅

漢朝劉邦百戰定天下,總結秦亡的訓,一是勞民太過,修建始皇陵、阿访宮和城,北逐匈南滅百越,天下的百姓勞役無度怨秦久已,所以漢初從太祖、惠帝、文帝到景帝四代皆徭薄賦與民休息。二是不行分封,不分封宗室則趙高政無人能夠制止,陳勝吳廣起義乃至六國復國,也沒有藩國能夠護衛,所以,漢高祖在翦除了異姓諸侯王之立即大封宗室,將天下郡縣一大半都分封給自己的兄子侄以衛護朝廷。

的三國、隋、唐、宋、元等朝代,無不在立國之初總結訓來制定本朝的國策,這些總結或對或錯,或歪打正著,或功虧一簣,人有時盡天意不可違,有的時候總結的再好,世子孫不爭氣怎麼也是搭。

那麼大明在取代元朝之汲取了什麼經驗訓呢其他的且不說,其中就有一這麼一條。

元末,劉福通等漢人大起義,元廷無,因此就允許地方豪強自己辦團練,打擊各地風起雲湧的巾軍,元末幾大軍頭例如擴廓帖木兒、李思齊等都是地主團練發展壯大起來的。可惜,這些私人武裝強大之,不僅不去剿滅巾軍,反而相互殺爭搶地盤,強大如擴廓帖木兒甚至擁兵京介入皇位之爭,若非太祖北伐大軍來襲,擴廓就是有一個狹天子以令諸侯的曹了。

正是看到元末興辦團練的訓,朝廷認為放任地方團練就會造成地方割據、用兵自重,給心家以壯大的空間,流寇很可怕,但那只是傷筋骨;一旦豪強崛起,那可就是心之患了。

其實這個認識也不能說錯,縱觀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,農民起義匪寇作歷朝歷代此起彼伏,王朝末年也能製造出驚天地的駭,從而搖王朝的本,但是,縱觀歷朝歷代笑到最從來都不是農民或者匪寇,在王朝搖的縫隙中,往往都是地主豪強借助鎮農民起義和匪寇作從而完成實的原始積累,從而成為取代王朝的新一代太祖,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。

陳勝吳廣起義起義搖了秦朝的基,但是最終消滅秦軍主的是楚國貴族出的項羽,最終取代大秦的是來自楚國的落魄貴族劉邦,建立了統一的漢王朝。

漢末黃巾軍大起義,漢為了鎮授予各州州牧全權,最終是黃巾軍煙消雲散,宦官之狹天子以令諸侯,其子曹丕篡漢建魏。

秀榮豪強爾朱榮鎮葛榮領導的六鎮大起義,成為北魏的曹,雖然最終被暗殺。

隋煬帝好大喜功惹得天怒人怨,天之下皆反,但是最終代隋而立的既不是瓦崗寨也不是竇建德,而是他曾經的臣屬兼表李淵。

當然唯一的例外就是本朝太祖皇帝,是以巾軍一員完成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偉業。但也要看到,隨著劉福通起義的被鎮,元扶持的地方武裝狮利擴廓帖木兒、答失八都魯、李思齊等已經成為大軍閥,割據自雄相互殺爭搶地盤,若非太祖遣徐達大將軍提大兵北伐,恐怕他們中某一個就會篡元而立。

正是看到元末地方武裝崛起的患太重,皇帝和朝廷才對扶持地方武裝鼓勵團練剿滅流寇的政策充了疑慮。所以,當劉重元的同鄉、甘肅巡梅之煥組織鄉勇修築塢堡保衛城,讓流寇從未犯一步,朝廷即使是最危難的時候也只是蔭封他一子為錦衛千戶,而不讓他領軍出城清剿流寇。

雖然瞭解到皇帝和朝廷的這些憂慮,但是劉重元仍然不想放棄,他始終認為,僅靠正規官軍的努是無法徹底清剿流寇的,而且在北方時刻面對金侵略的情況下,大發展團練也有助於抵抗金。

於是劉重元懇切的說“皇上,貞觀政要說可載舟亦可覆舟。任何一項政策都有優點也有缺點,執政者當權衡利弊應時而用。往昔,太祖高皇帝明文規定宦官不得預政事,預者斬,並懸鐵牌於宮門。然則,成祖皇帝倚重宦官,監軍邊軍,七下南洋,建立東廠,幾位宦官都立下了赫赫功勳。先帝任用魏忠賢禍天下,皇上你任用宦官則盡忠職守。”

說到這裡,崇禎難得的臉一。一貫言必稱太祖的他如何不知太祖對於宦官的厭惡,而當他登基三個月就將權傾一時的魏忠賢處,他也明確的宣示中外止宦官權,召回在外的鎮守太監、監軍太監等;哪知乙巳之辩厚,對文臣武將失望透的崇禎又重新啟用宦官,甚至更加的本加厲。

“可見,同樣的政策不同的人用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,元順帝荒腐朽不理朝政,甚至與其太子兵戎相見,其大臣擁兵自重相互殺豈非尋常事而陛下你勤政民宵旰食,我等臣子恨不得不眠不休為陛下掃寇虜,何來狼子心的賊子。即使有一二居心叵測之人,膽敢行擴廓帖木兒之事,天下群臣何人會依附屆時,恐怕不需朝廷出兵,其他的團練就會群起而之,為陛下鋤去惡。”

劉重元的話讓崇禎不由心,是,皇兄任用宦官搞得天怒人怨,而自己任用宦官就得心應手,想用就用說廢就廢全在一心。即使放開地方團練自己也能掌控自如吧。

見崇禎有所意,劉重元立即趁熱打鐵,大談團練的好處。正常狀下,一座縣城只有縣令、縣尉、主簿等幾個官員,數十名吏員以及衙役數百人,維持縣城治安尚可,縣城外的鄉都需要地方鄉紳治理,一旦有數百人上千人的盜匪,縣城就抵擋不住,淪陷之的縣城就成為盜匪的物資補充基地和新兵招兵處,原本弱小的盜匪就會像一樣發展壯大。

而一旦大辦團練,在在皆團,處處皆練,即是一鄉一寸都有抵抗的堡壘,即使不能完全抵擋盜匪的襲擊,至少也能讓盜匪付出一定的傷亡,同時也延緩盜匪的機速度。

,劉重元又詳解釋了關於大辦團練的方略。首先如何辦團練劉重元建議皇帝,在直隸、山東、河南、陝西、湖廣、江北、四川和陝西這幾個遭受流寇、東虜侵襲比較嚴重的行省大辦團練,命令這幾個省的在鄉、退休官員辦團練,組織鄉里保衛本鄉本土免遭寇虜侵襲;鼓勵這幾個省有舉人、秀才功名計程車紳領頭辦理團練保家衛國。

辦理團練需向本省巡衙門報備,需接受巡軍令,不得相互襲,不得發展超出防寇需要的兵。團練之間,互為聲援;賊來則戰,去則耕;賊近則守,遠則出擊。若有剿滅寇匪的軍功,經巡上報,朝廷超擢獎勵,任官與爵不吝封賞。

團練如何制約劉重元認為團練主要以守衛本鄉本土為主,不讓寇匪劫掠於。若有領軍才於忠義,能夠主出擊消滅盜匪立有大功,朝廷也應當實授其官位,將戰鬥強的團練納入朝廷經制之師的範疇。

侃侃而談,條理清楚,既用且防,這樣一條簡單的建議就在劉重元的中形成了一整完整的政策,讓崇禎十分信,當即讚許的說“劉卿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,這團練一事上思熟慮、算無遺策,朝廷依言施行當可收大效。”

皇帝的認可讓劉重元出了一氣,只要團練問題解決了,流寇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大半。隨,劉重元又簡要的闡述了自己的戰略,以及關於五省的人事問題的思考做了彙報。

直到落西山,太監們來點上蠟燭,皇帝這才驚覺陛辭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時辰,而殿中眾人子已是餓的呱呱。對於劉重元的有韜略皇帝十分意,當場傳旨,賜予劉重元尚方劍,副將以下聽其專殺,以重其威權。之,皇帝又命令賜宴,留兩位閣老及劉重元用膳,寵榮之重令人羨。

(11 / 32)
一個人的明末

一個人的明末

作者:沒事打兩槍 型別:現代言情 完結: 否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